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检察院门户网站
当前位置:首页- 检察英模
检察英模
信冀树:咱当兵的人 就是这个样
时间:2018-08-10  作者:  新闻来源:正义网 【字号: | |

信冀树正在工作。

  正义网天津7月28日电(记者 于要武)2018年7月26日上午8:40分,两位7旬老人走进了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接待大厅。大爷张某某是哥哥,大娘刘某某是他的兄弟媳妇。进门后,他们大声喊着“信冀树”的名字,情绪十分激动。去年8月份,刘大娘的丈夫也就是张大爷的弟弟因犯非法传销罪,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。对此,他们没有异议,但他们对同案的另外两个人至今还没有被绳之以法而耿耿于怀。他们几乎每周都来检察院上访,询问“公安机关对那两个人移送起诉了没有”?

  信冀树站在大厅,一声都不响。等他们不吵不叫了,他才招呼道:“坐吧,有话慢慢说。”释理说法了一个多小时,两个老人脸上有了笑容,然后起身离开了。临出门,他们还一个劲儿地向信冀树解释:“我们不是冲你,你别往心里去。”“没关系,咱们都相信法律,等结果。”信冀树冲他们摆了摆手。从两位老人进门开始,微笑就像定格一样,浮现在信冀树的脸上,平静但不乏热情。

  控告申诉工作中最难、最烦、最累、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接待群众来访。能把一年上访50多次的人每次都平和地劝走,信冀树是怎么做到的?他说,靠情怀。

  信冀树出生在农村一个普通人家。1997年,他转业到检察院,在控告申诉部门一干就是21年。他知道,大多数老百姓都不希望打官司告状,只有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时,才会四处奔走,以至于纠缠不休。他常说,做接访工作的人,要甘当来访群众的“出气筒”。

  一次,一位大娘怒气冲冲地来到控申接待大厅。信冀树见状,立即将老人扶到沙发上坐下,并给她倒了一杯热茶。在他的安抚下,大娘冷静下来了。她姓王,是静海镇某街的居民。因相邻权的问题,与邻居发生了纠纷,并诉至法院。为了能打赢官司,王大娘专门委托了律师。不巧,就在法庭通知开庭的时候,王大娘委托的律师正在外地出差。于是,王大娘向法官说明了情况,希望推迟开庭时间。结果,法庭如期开庭审理,王大娘败诉。王大娘认为法院有意偏袒对方,便来到了检察院。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,信冀树耐心地给王大娘讲有关法律规定,对王大娘提出的问题,耐心予以解答,并告诉王大娘可以通过其他法律途径解决她的问题。临走时,王大娘拉着他的手说:“听你一说,我就明白了,以后有不明白的事儿,还来找你们,我信你们。”

  该院检察长贾志杰评价信冀树“就像是一头老黄牛,只知道默默无闻地做事”。多年来,不管是信访接待,还是案件办理,信冀树勇挑重担,经他手受理的来信来访案件总数占全科受理总量的44.1%。对于这个成绩单,他的解释是:靠本领。

  接待大厅就是一个小社会,到这里来的人,会提出各种各样、涉及各行各业的问题。

  “刚来时,自己跟傻子一样,上访人问什么不知道怎么回答,甚至连人家提出的问题都听不懂。虽然30多岁了,但是领导把咱安排在这个位置上,咱就要像钉子一样钉在岗位上,把工作做好。当兵18年,什么苦没吃过,什么累没受过,不会就学,咱当兵的人就要这个样,有一份热,发一份光。”说这话时,信冀树的语气中透着当兵人特有的坚毅、执着与担当。

  信冀树朴实、本份,做事从不走捷径。为了成为一名合格检察官,他从来到控告申诉岗位后,便抓紧各种空闲时间,从“零”开始,学习相关法律知识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,便成为本部门的业务中坚,由一个“门外汉”变成“行家里手”,并很快成为全市控申系统公认的“活字典”。来访群众有什么法律问题,都乐于向他诉说,让他解答。信冀树说:“不能让老百姓带着怨气四处投告。”

  一个细雨霏霏的早晨。两个山东的菜农心急火燎地闯进了控告申诉接待大厅。原来,他们拉了一车大蒜要卖给静海区内一家腌制品厂。没想到,中间联系人将大蒜卖完后,自己卷着钱跑了。两人捶胸顿足不知怎么办好?这时,有人给他们支招:到检察院找老信。他们一刻也没耽搁,立马就赶过来了。按照正常程序,信冀树可以告诉他们到公安机关报案,但转念一想,他们是外地人,连公安机关在哪儿都不知道啊。于是,信冀树一边安慰他们,一边与公安机关联系,确定了具体管辖的派出所。后公安机关及时抓获了犯罪嫌疑人,追回了菜农被骗的2万元钱。两名山东汉子拿到钱后,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,将一面写着“心系百姓,一心为民”的锦旗送到了信冀树手上。

  信冀树并不像看上去那样“土”。吃可以将就,穿可以落伍,唯独工作一点儿也不守旧。他不仅不“土”,有时候还很“时髦”呢。用他的话说,就是:敢创新。

  刚调到控申科做内勤的时候,他发现受案的法律文书,通过纸质文件形式层级备案上报,存在纸张浪费、查找困难,不易保管等问题。他积极开动脑筋,运用专业知识,利用现有设备,对备案文书进行电子化归档,并对文档的文号、命名方式进行统一格式设定,对备案工作进行规范化、电子化,独辟蹊径解决实际问题。此举不仅便于查询,更保障文档的安全性。备案电子化取得良好效果,兄弟单位争相效仿。此种备案方式一直沿用下来,直至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上线。

  信冀树善于学习。他熟悉控申业务知识,知晓各委办局的职责范围,在有经验的老同志那里学会了与群众打交道、赢得群众的信任“良方”,并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群众工作方法:笑脸相迎解怨气,谈心交心知心意,释法说理解难题,速速办理不回避。他接待来访群众2000余人次,事事有回音,件件有着落,有些上访群众甚至与他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。

  政治处副主任李莉说:“老信就是打开上访人‘心结’的钥匙。在他接访的人中,很多人反映的问题不属于检察院管辖。但他并不是简单地一推了之。他总是把自己知道的相关法律政策,向来访群众进行讲解,然后为他们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。很多上访人愁眉苦脸地来,满腹笑容地走。”

  在部队,为了让战士转为志愿兵,复员后能找到工作,他多次放弃了立功受奖励的机会;在检察院,由于职数的关系,他至今还是副科级员,但他依然无怨无悔地工作着。说起现在的职级,信冀树憨厚地笑笑:“不急,只要不耽误干工作就行。”

  军人退伍不不褪色。信冀树要本职岗位上不厌其烦、耐心周到地接待着相同的、不同的上诉人,急他们所急,想他们所想,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“执法为民”的至高理念。在不经意中,一个平凡的身影逐渐成了“标杆”。他先后获得了“天津市检察机关优秀接待员”、“天津市先进检察干警”、天津市“五一劳动奖章”、天津市“劳动模范”光荣称号。他是院里唯一一个二十几年没有进行过工作岗位交流的干部。如今,他已经成了该院控申部门的一个重要的标识,他所在的控告申诉部门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“文明接待室”、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“文明接待示范窗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