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检察院门户网站
当前位置:首页- 检察文化
检察文化
读《追风筝的人》有感
时间:2017-12-15  作者:李雨  新闻来源: 【字号: | |

  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阳春三月,正值春风十里的时候,在公园里、广场处的开阔地,时常能看见远处天空高高飞翔的风筝,不禁想起了卡勒德.胡赛尼的《追风筝的人》。回想儿时,在晴空万里的日子,也时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玩耍,那时仰着脸拼命地追着风往前跑,只为了能让手中牵引的风筝飞得更高。

    2016年冬,在同事极力推荐下,我终于翻开了《追风筝的人》。打开它,便不能停下,第一次一口气读完了一本小说。看完之后,内心久久不能平静,陷入了深深的沉思。对于《追风筝的人》,

   有种“相见恨晚”的感觉,遗憾没有早一点读到它。有网友评论它是最好看的小说,没有之一。至少在我读过的小说里,《追风筝的人》当属最好看的一本。

   这部小说不是存粹的文学作品,更偏向政治、民族、种族题材。它没有无病呻吟,只有精炼的篇章,细腻勾勒出家庭与友谊、背叛与救赎。小说向万千读者描述了一个被战火蹂躏的默默无闻的阿富汗,一个古老丰富的国家,一个国家的苦难史。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它讨论了关于人性和人性救赎的问题。

   小说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,一起坐在石榴树叉上晃着脚,阿米尔给哈桑读书听,冬日里在火炉旁一起玩扑克牌,他们一起做风筝参加风筝比赛追风筝,他们一起度过了童年里全部的快乐时光。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,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,令阿米尔陷入自责和痛苦中,为了逃避,他逼走了哈桑,自己也和父亲逃难到美国。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,为了赎罪,他再度踏上暌违多年的故乡,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自己的一点力,却从拉辛汗那里知道哈桑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,经过痛苦的挣扎阿米尔决定去赎罪,他费劲千辛万苦,差点失去性命,找到哈桑的儿子索拉博,把他带离灾难重重的阿富汗。

   细细想来,我们每个人何尝不都是追风筝的人。在生命的长河里,我们一直经历着,感悟着,都在追赶着各自的理想、信念或者其他的东西。在和同事讨论这本书的时候,我们对书中主人公阿米尔的角色认知达成了共识:阿米尔在认识到自身错误时,想法设法去弥补、去救赎,去追逐那个灵魂深处的风筝,填补了内心塌陷的那个窟窿。单凭这点,读到最后,阿米尔救赎人性的举动让人钦佩,实属难能可贵。现实世界里,又有多少人在犯了错误后,能有阿米尔那样深刻的认知,能有弥补错误的勇气和担当呢?

   回首我们所经历的往事,也许多数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个想要挽回的风筝,谁能保证自己的心灵永远在阳光照耀下?面对心灵的拷问,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份勇气,即使“那有重新成为好人的路”。人就是这样,总会活在某个时限,那里的世界也许是后来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,但这又是我们无法突破的。为你,千千万万遍,遍体鳞伤还是义无反顾,也许这就是人生,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。

   书中的故事是一个战火不断、人民流离失所的写照。相比较书中的阿富汗人民,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国度里,是幸福无比的。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,风筝是象征性的,它既可以是亲情、友情、爱情,也可以是正直、善良、诚实。也许,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,无论它意味着什么,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追。